【嘉锡化学讲坛】 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日期:2018-01-15 阅读次数: 作者: 来源:

2018年1月13日下午,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教授在嘉锡楼413学术报告厅为化学学院师生做主题为“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化学学院教学指导委会成员、学生代表共计70多人参加。报告会由副院长袁耀锋教授主持。

王志林教授从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国际一流大学的经验、国内探索--以南京大学为例、一流化学学科的本科教学四个方面的对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辨析,他指出,中国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从问题导向、兴趣驱动、能力提升、人格养成来培养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他以南京大学为例进一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核心是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命题,应当发挥一流学科建设对本科教学的支撑作用,推动学科优势向教学资源转化。

王志林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高屋建瓴,视野宽广,对当前我院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指导我们做好高考改革后的大类招生、一流本科教学的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我院将积极探索一流学科背景下本科教育的新路径、总结新经验,为培养一流人才做出更大的成绩。

王志林教授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主管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教育工作。曾担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及南京大学组织部长。现任中国化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化学化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化学生物学与超分子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酶的结构和功能;大环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功能等。长期以来在金属酶的模拟研究﹑设计和合成仿酶催化剂方面已做若干工作;在天然铜锌SOD的电化学及谱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首次发现汞电极可用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直接电化学研究,且电化学前后酶的二级结构和活性不变,在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溶剂配位化学的研究方面亦有多年工作积累。于1994年、1997年和200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次)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1993年和2000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2003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天然铜锌SOD的电化学及谱学课题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